10號早上,我從紐約飛回台灣,結束了這趟行程緊湊的美國之行。這次的行程中,除了4號在紐約法拉盛舉辦的觀音百供法會,還有應邀前往印第安那州聖母大學,參加發表演說。除此之外,這次在美國不約而同的與幾位多年好友相遇,包括籌建宗博時期及國際交流之初的朋友,這樣的因緣,彷彿是宗博館開館十週年的收成,似乎也代表了新階段的華嚴世界的開啟。
回憶起當年一同籌畫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兩位好友,一位是有美國博物館之父稱號的博物館設計公司RAA創辦人及總裁Ralph Appelbaum,一位是哈佛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蘇利文Lawrence E.Sullivan博士。在宗博的設計之初,我提供博物館的創館核心理念,蘇利文博士負責軟體的研究,Ralph則負責硬體的呈現,我們三個人所帶領的團隊成為博物館的核心團隊。
十年前,我們攜手合作,為世界呈現了第一座跨宗教對話的平台-世界宗教博物館,十年後,我再次邀請他們加入華嚴聖山的計畫,讓宗博華嚴的精神繼續延伸。
此外,在芝加哥,我與世界宗教大會理事會(CPWR)前任執行長Howard Sulkin及現任執行長Dirk Ficca會面,兩位都是我多年好友,Dirk也曾經為了籌辦宗教交流會議而到過台灣靈鷲山拜訪。
世界宗教大會理事會(CPWR)是國際上著名的宗教交流機構,1893年於芝加哥成立,是歷史上第一次有意識的跨宗教會議,一百年後在芝加哥舉辦第二屆會議,我參加了1999年在開普敦舉辦的第三屆大會,當時因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已接近完成,而成為大會所矚目的國際計畫,那次的會議開啟了我的國際交流之旅。
每每有人問我,為何一個佛教的僧侶要籌建宗博、要跑遍世界作宗教對話?其實從華嚴的角度來說,華嚴是證悟的世界,禪是證悟的入門。證悟之後,智慧的現象就現前。禪是單純獨一的,禪修到證悟的時候,呈現的就是完整的世界,在那時候,宗教在哪裡?其實,宗教是證悟的一部分,它包含了一切的呈現。我們有時以上帝的角度來看到真理,有時以單一的角度來看真理,有時,以藝術的角度也可以看到真理。我們從每個地方,都能夠呈現完整化的時候,處處就是真理。